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十岁的李沐阳刚刚结束了一场实战练习,他摘下护面,汗水浸湿了额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已经半年没有摸过剑了,今天终于回来了!”他激动地说道,这一幕,正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近年来最希望看到的场景——让孩子们重新踏上剑道,找回那份纯粹的运动快乐。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各类体育场馆陆续恢复开放,击剑运动也迎来了回归热潮,据北京市击剑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有超过90%的击剑俱乐部恢复正常训练,学员回流率超过85%,新增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0%。
“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伙伴,长时间的分离后,重新拿起剑的那一刻,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告诉我们,他们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乐。”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从事击剑运动推广工作已有十五年,她认为,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
“击剑被称为‘智者的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王钰解释说,“在剑道上,孩子们需要独立思考、快速判断、果断执行,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朝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张雨萌的家长深有体会:“孩子练习击剑三年后,我们发现她做事情更加专注,遇到困难时也更加沉着,击剑教会她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面对挑战的态度。”
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击剑乐趣,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王钰介绍,协会开发了“趣味击剑入门课程”,通过游戏化教学降低学习门槛;同时推出“分级挑战赛”,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平台。
“传统印象中,击剑是一项高冷运动,其实不然。”王钰说,“我们通过设计卡通人物形象、创编击剑小游戏等方式,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海淀区万泉小学击剑社团指导教师刘静表示:“新课程推出后,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分级赛事,让初学者也有机会体验比赛乐趣,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推动击剑运动回归的同时,安全保障工作也被放在首位,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范,包括器材消毒、场地通风、训练强度控制等。
“安全是快乐运动的基础。”王钰强调,“我们要求所有会员俱乐部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定期检查器材设备,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我们也注重运动心理安全,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避免过度竞争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协会还推出了“击剑安全小卫士”培训计划,教会孩子们如何自我保护,如何正确使用器材,以及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放松方法。
展望未来,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我们计划与更多学校合作,开展击剑体验课;同时优化教练员培训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还将开发线上教学平台,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接触击剑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协会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儿童的参与机会,王钰介绍,目前北京已有三家击剑俱乐部开设了针对听障和视障儿童的特色课程,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范围。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体验击剑的乐趣。”王钰说,“我们看到,一些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剑道上找到了自信和快乐,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广这项运动的决心。”
在俱乐部的训练馆里,孩子们正在进行一场模拟比赛,小剑客们身着白色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移动、交锋,虽然动作还显稚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享受着与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
“我喜欢击剑,因为它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勇士。”八岁的小学员王梓涵笑着说,而这句话,或许正是对王钰和所有击剑推广工作者最好的回报。
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和王钰副秘书长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的承诺,在剑道之上,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技术和胜利,更是成长的勇气和快乐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