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CBA联赛第28轮的一场焦点战中,山东男篮与浙江广厦鏖战至最后一刻,最终以112比116惜败,尽管山东队外援莱斯特·哈德森全场狂砍41分,并正式达成职业生涯“万分里程碑”,成为CBA历史上首位突破此项数据的外籍球员,但球队的失利让这一荣耀之夜蒙上阴影,此役过后,哈德森的个人辉煌与团队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也让“空砍帝”这一略带戏谑的称号再度成为球迷热议的焦点。
比赛第二节还剩3分22秒时,哈德森借助队友掩护切入篮下,一记标志性的抛射命中,现场瞬间沸腾,计分屏上跳动的数字宣告了历史性的一刻——哈德森CBA总得分突破10000分大关,从2011年首次登陆CBA至今,哈德森辗转广东、青岛、新疆、辽宁、山东等多支球队,用十四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外援传奇。
“我从未想过能在这里停留如此之久,”哈德森在赛后采访中感慨道,“CBA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每一分都凝聚着汗水与团队的支持。”他的万分里程碑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折射出CBA联赛外援政策的演变与联赛国际化进程的深化,据联盟数据统计,哈德森是CBA历史上第6位“万分先生”,此前达成这一成就的均为本土球员,包括易建联、朱芳雨等名宿。
里程碑的喜悦很快被比赛的紧张局势冲淡,浙江广厦凭借胡金秋的内线统治力与孙铭徽的突破分球,始终压制山东队的反扑,尽管哈德森在末节独得18分,一度将分差缩小至2分,但关键时刻的两次失误让胜利最终溜走。
哈德森本场的41分是其本赛季第7次得分40+,但在这7场比赛中,山东队仅取得2胜5负的战绩,类似的情况在过去几个赛季屡见不鲜:2023-24赛季,哈德森共有11场得分超过35分却未能带领球队获胜,这种“高得分却输球”的尴尬局面,让球迷和媒体将他与NBA历史上的“空砍群主”安东尼·戴维斯相提并论,戏称其为CBA的“空砍帝”。
“哈德森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但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山东队主帅李楠在赛后发布会上坦言,“我们在防守端缺乏连贯性,尤其是关键时刻的篮板保护和轮转沟通仍需加强。”数据显示,山东队本赛季场均失分高达108.3分,排名联赛倒数第五,而哈德森在场时球队防守效率进一步下滑,这一矛盾凸显了CBA球队对外援的过度依赖——哈德森的个人能力可以解决进攻端的问题,但无法弥补整体战术体系的漏洞。
浙江广厦主帅王博则点出了应对策略:“我们针对哈德森制定了多层防守,尽量切断他与队友的联系,当他开启个人模式时,我们选择消耗他的体能,并抓住反击机会。”这种“放任得分、限制团队”的战术,正是“空砍帝”现象的典型成因。
哈德森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CBA多支球队陷入“外援carry,本土乏力”的怪圈,2024-25赛季,联赛得分榜前20名中仅有3名本土球员,而球队战绩与外援表现的相关性高达76%,新疆队外援多米尼克·琼斯本赛季多次砍下三双却难求一胜,福建队后卫泰瑞斯·吉布森更是连续三场得分45+均以失败告终。

“外援主导比赛是双刃剑,”篮球评论员杨毅分析道,“短期内能提升比赛观赏性,但长期来看会挤压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当球队习惯于将关键球交给外援时,国内球员在高压下的处理球能力必然退化。”这一观点在数据中得到印证:本赛季CBA末节得分占比中,外援高达68%,而本土球员在最后5分钟分差5分以内的比赛中,平均命中率仅为39%。

CBA联赛的商业化进程加剧了球队的功利倾向,高薪外援往往被寄予“即插即用”的期望,而青训体系的薄弱使得年轻球员难以承担核心角色,哈德森所在的山东队便是典型——除了老将王汝恒和年轻中锋朱荣振,其余本土球员场均得分均未上双。
如何打破“空砍帝”魔咒?CBA联盟已在悄然布局,2025年新修订的外援政策将限制每节外援上场时间,并要求第四节必须有一名“00后”本土球员在场,联赛计划推出“本土球星激励条款”,对培养出国手的球队给予额外薪资空间奖励。
“我们希望外援成为催化剂,而非唯一的答案,”CBA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雄在近期访谈中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动青训与大学篮球的衔接,扩大选秀规模,让更多年轻人获得机会。”
对哈德森而言,里程碑之后的道路依然漫长,尽管年届37岁,他仍未放下对总冠军的渴望:“得分纪录只是旅程中的一站,我的目标是帮助球队走得更远。”若能调整阵容配置,优化攻防体系,山东队或许能在季后赛中找回竞争力。
哈德森的万分里程碑是CBA联赛发展的缩影,既有外援传奇的熠熠生辉,亦折射出联赛生态的隐忧,当“空砍帝”成为某种常态,CBA需要在外援价值与本土成长之间找到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让里程碑不再与遗憾相伴,让胜利与荣耀真正同行。